文章
  • 文章
  • 产品
搜索
兰州酒类信息网 >> 行业动态 >> 镌刻在岁月里的“义顺”商号
详细内容

镌刻在岁月里的“义顺”商号

时间:2024-11-14     【转载】   来自:甘肃义顺集团   阅读

百年来,义顺商号名称、经营主体以及义顺精神从未改变。从最初的坐商,到动荡时期艰难求生的行商;从融入集体经济,再到顺应时代发展回归个体经营。义顺商号在不同的历史阶段,始终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,积极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,顽强地生存与发展。

甘肃省著名学者、文史专家、诗词活动家、书法家

甘肃省古典文化学界专家 张克复

(图为:11月7日,张克复老师现场剖析义顺商号发展史)


在历史的长河中,时间仿若一条无形的丝线,串联起无数的故事与传奇。我们如同执着的寻宝者,怀揣着敬畏与好奇,踏上追寻 “义顺” 商号历史轨迹的征程。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一块拼图,拼凑出 “义顺” 商号那波澜壮阔的发展脉络。深入其中,细致入微地梳理每一个环节,只为还原那些关键的历史链条。


这是一场与时间的对话,是对往昔岁月的叩问。从历史的宝库中挖掘智慧的瑰宝,以史为镜,洞察古今之变。在回顾过去的同时,更有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,如同在迷雾中寻找那束指引方向的光,期待着 “义顺” 商号在未来的征程中如鲲鹏展翅,扶摇直上。


义顺商号

—— 风雨兼程的商业传奇


1925年,张庭鉴在崖张家迈出了改变家族命运的关键一步,创立了义顺张商号,开启了充满艰辛的商业之旅。然而,当时的社会环境波涛汹涌,陇中地震、河荒大动乱,民族矛盾如同荆棘般在回汉与回藏之间肆意生长,人们流离失所,整个社会陷入一片混乱。


祸不单行,甘肃地区又遭遇干旱,山河破碎,正常的商品贸易交流几近瘫痪,义顺张商号发展举步维艰,每一步都充满了坎坷与不易。


时间来到1944年,年仅14岁的张好顺在家族命运的传承下,承袭了义顺张商号,他走街串巷做起了货郎,在动荡的岁月维持着商号的经营。命运的车轮并未停止对义顺商号的考验,康乐解放之际,土匪作乱,社会治安陷入极度混乱,张好顺不得不带着全家投奔临洮的好友,杂货铺被迫关闭。


直到1950年底,康乐局势渐趋稳定,张好顺怀着希望与勇气带领全家回到故乡。他扩大经营规模,在苏家集街道重新开设了两间杂货铺,改名为“义顺永”,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,杂货铺在康乐民间留下了诸多传颂,成为人们记忆中一抹温暖的色彩。


顺应时代

—— 商号发展与国家战略同行


随着时代的发展,公社化运动从初级向高级推进,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,义顺商号顺应潮流,商铺并入了合作社,原本的私营商业活动转化为集体经营模式,成为集体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,以新的形式继续在商品化交易中发挥作用,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


1978年,十一届三中全会如同春风吹过大地,国家的商贸经济开始逐渐从计划经济向自主经营转型,农业生产方式也从集体经营转向个体经营,新的曙光洒在中华大地,也照进了义顺商号的发展之路。年逾花甲的张好顺对商业的执着与热爱丝毫未减,1985年在苏家集街道,重新开设小卖部,再次点燃了义顺商号的希望之火。


1988年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》颁布,这一里程碑式的法规为私营企业带来了春天。它打破了国有企业长期对商品流通的垄断,从法律层面保障了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。时任康乐县广播局长的张守正积极响应,开办了康乐县义顺综合商店。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义顺商号恢复经营,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,向着更广阔的未来迈进。


义顺精神

—— 百年传承 驶向未来


1992年,邓小平南行讲话如一声春雷,党中央、国务院提出 “农口系统干部领办经济实体” 的号召,临夏州康乐县政府积极响应,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。在这一历史机遇面前,张秉庆毅然 “下海”,和大哥张秉柱、弟弟张秉华齐心协力,扛起了康乐县义顺农工商公司的大旗。他们就像勇敢的航海者,驾驶着义顺商号这艘大船,向着新的商业海洋破浪前行,为义顺商号开辟了全新的发展局面。


九十年代末是义顺商号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,这一时期,义顺商号走出康乐,转战兰州,开启了品牌建设与商业探索之路。秉持着 “仁中取利,义内求财” 的经营理念,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顺时应潮。在之后的十几年间,不断凝练品质,在商业领域站稳了脚跟。


回首百年历程,它就像一部史书,记录着时代的变迁,诠释着企业与国家相互依存、共同发展的关系,在中国近现代商业发展的历史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在未来的征程中,义顺商号将继续承载着百年传承的厚重使命,以其不变的义顺精神为舵,顺应时代潮流为帆,朝着成为共享型幸福企业、实现义顺商号永续经营的目标奋勇前行。




技术支持: 多元网络 | 管理登录
seo seo